•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骨二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骨二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30
    2025/06
    联合手术帮助姐弟俩盖上掉下来的“膝盖”
    34的王女士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骨科,她告诉张松副主任医师:王先生是她的弟弟,1年前做了髌骨脱位的手术,恢复得非常好,已经完全正常生活了;自己跟他的病情非常像,也想彻底摆脱髌骨脱位的恐惧。她的右髌骨每几年都会发生一次脱位,每次都能自己复位,最后一次脱位发生在三年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担心下一秒会发生髌骨脱位,上下楼梯、蹲起、跑步、打球等活动时恐惧感更严重,甚至连走路都不敢太快,让王女士感到痛苦不堪。张松副主任医师查体时发现,她的髌骨脱位恐惧征非常明显,髌骨被动活动时移位明显增大,完善影像学检查后考虑右侧高位髌骨、内侧髌骨股骨韧带撕裂、胫骨结节外偏,确诊为右膝复发性髌骨脱位。张松副主任医师为王女士制定了和她弟弟一样的手术方式,顺利实施了内侧髌骨股骨韧带重建术+胫骨结节截骨向内向下移位术的联合手术,王女士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顺利出院了。髌骨就好比是膝关节前方的盖子,复发性髌骨脱位就好比盖子反复向膝外侧掉,联合手术纠正异常结构后能够将盖子维持在正常的位置不再向外侧掉。 张松副主任医师解释说,复发性髌骨脱位指髌骨反复向膝关节外侧脱出,这类病人一般都有膝关节外伤史。髌骨外伤性脱位很常见,通常会累及到内侧髌骨股骨韧带,大部分经过正规保守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但是存在膝关节结构异常或治疗不当会导致髌骨不稳定,发生再脱位。造成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结构因素包括:股骨和(或)胫骨的扭转畸形,股骨滑车发育异常,内侧髌骨股骨韧带缺失或功能丧失、高位髌骨、胫骨结节外偏等。主要表现为初次髌骨脱位后出现髌骨不稳,在膝关节活动时有髌骨随时脱位的恐惧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王女士姐弟俩都存在高位髌骨、胫骨结节外偏的异常结构;内侧髌骨股骨韧带撕裂导致丧失维持髌骨正常位置的力量。他们姐弟俩是典型的例子,初次脱位采取了治疗措施,但由于膝关节存在结构性异常导致膝关节不稳,反复出现髌骨脱位,我们采取联合手术矫正异常解剖结构,尽量恢复了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术后髌骨脱位的恐惧感完全消失了,他们重新恢复了正常生活。 张松副主任医师提醒,出现过一次髌骨脱位的年轻人要注意观察,如果后期有膝关节疼痛、不稳、打软腿或膝关节卡压等膝关节不适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髌骨脱位会导致髌骨和股骨外侧髁发生撞击,发生的次数越多对软骨的损伤越大,王女士在关节镜探查时发现髌骨的软骨已经被磨掉了很多,所以说越早干预预后越好。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避免跳跃、急转、急停等危险动作;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控制体重;运动时佩戴髌骨支具。对于首次出现的髌骨脱位,可以采取制动、增强膝关节的肌肉力量、髌骨支具固定等保守治疗措施。针对复发性脱位、解剖结构异常、关节软骨损伤、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采取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胫骨结节截骨、滑车成形等手术方式,彻底去除造成髌骨脱位的病因。
  • 30
    2025/06
    罕见!男子挪冰箱触电导致肩胛骨骨折
    近日,47岁的汪先生在家挪冰箱时触电,即刻面色苍白,左上肢麻木,左肩疼痛剧烈,无法活动,家属及时发现状况切断电源后,他被送至武汉市第三医院骨二科就诊。 接诊的主治医生周龑擘发现,汪先生的左手皮肤有烧伤创面,左肩压痛明显,活动严重受限,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左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左肩冈上肌部分撕裂,左肩冈下肌、肩胛下肌、大小圆肌、三角肌损伤。经过几天的治疗,汪先生的病情得到稳定以后,周龑擘又为他顺利实施了左肩胛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电击伤是高能量的损伤,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对组织和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周龑擘介绍,热效应会造成组织烧伤,化学效应导致的电解质平衡紊乱会引起组织损伤,物理效应引起肌肉的剧烈收缩会导致骨折、脱位等物理损伤。 据悉,电击伤发生时主要有以下表现:触电的皮肤烧伤局部症状,头晕、心慌、肌肉抽搐、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等全身症状。肩胛骨骨折常常是因为高能量损伤造成的,单纯因电击伤造成肩胛骨骨折的情况很少见。汪先生触电时没有摔跤却出现肩胛骨骨折,是因为电流通过时造成肩关节周围的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等肌肉持续强烈收缩,产生巨大的牵拉力超过肩胛骨的承受能力导致肩胛骨骨折,还造成冈上肌的撕裂和肩部肌肉的损伤。
  • 30
    2025/06
    27岁男子长期攀岩致肌肉萎缩,医生提醒
    男子长期进行攀岩等高强度运动,导致右肩关节疼痛难忍、肌肉萎缩。经过武汉市第三医院骨科医生的系统性治疗,4月1日,男子恢复状态良好,顺利出院。 刘先生(化姓)今年27岁,是一位热爱攀岩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一年前,他在一次攀岩活动中不慎受伤,此后便感到右侧肩膀力气不如以前,并伴有持续性疼痛。近两个月来,他的症状愈发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他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检查,该院骨二科医生周龑擘在查体时发现刘先生的右肩部肌肉萎缩,右肩关节活动受限。通过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右肩关节Slap损伤。 周龑擘介绍,Slap损伤是指肩关节上盂唇的损伤,同时影响到肱二头肌长头腱止于盂唇的锚点处。这种损伤通常由不当运动或外伤引起,导致肱二头肌长头腱产生强烈的收缩运动,力量传递至盂唇,造成肌腱附着点和上盂唇的撕脱。患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乏力、不稳、弹响及功能障碍等。 针对刘先生的病情,周龑擘团队决定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手术中发现,除了盂唇撕裂外,刘先生的关节软骨也受到了损伤。好在经过精心治疗,刘先生术后恢复良好,肩部功能逐渐恢复。4月1日,刘先生来医院复查,疼痛感大幅减轻。 周龑擘表示,Slap损伤常见于投掷运动(如标枪)的人群以及举重、外伤等造成的巨大外力引起上肢突然牵拉的情况。当这些人群出现肩关节疼痛、弹响、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肌肉萎缩、肩关节僵硬、肩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对于轻度损伤的患者,可以采取止痛、保持肩部肌肉力量等保守治疗方法;而对于重度损伤的患者,则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周龑擘提醒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不必要的身体损害。
  • 30
    2025/06
    3D打印“导航”让换膝手术更精准,76岁老人接受单髁置换术
    老人长年饱受膝关节疼痛困扰,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骨二科团队为老人实施3D打印技术辅助单髁置换术。4月14日复查显示,老人已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膝关节疼痛感完全消失。 赵先生(化姓)今年76岁,被右膝关节疼痛困扰了四年有余,近半年症状急剧加重,连日常上下楼梯、下蹲等基本动作都难以完成。3月21日,他前往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骨二科进行检查。经过该科副主任医师张松的详细检查,他被确诊为右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晚期,关节面严重磨损并伴骨质增生。尽管两年前就被告知需要手术,但患者因对传统置换术的担忧而一直拖延治疗。 “我们为患者量身定制了3D打印手术方案。”张松介绍,团队术前通过三维CT扫描获取患者膝关节数据,经计算机建模后精准设计截骨角度、厚度及假体型号,并打印出专用截骨导板。手术中,借助这些个性化导板,原本需要反复调试的截骨步骤变得精准快捷,整个手术仅耗时90分钟,较传统术式缩短约三分之一时间。 术后次日,赵先生已能自主下床活动。对比术前打印的截骨模型,实际截除的骨块形态完全吻合。“就像给手术装上了卫星导航系统。”张松用比喻解释这项技术的优势,通过体外1:1还原关节结构,既能实现毫米级精准截骨,又可减少术中软组织损伤,显著降低感染和麻醉风险。 张松提醒,膝关节出现持续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时应尽早就医。对于早期病变可采用药物、理疗等保守治疗,而3D打印辅助单髁置换术作为精准医疗新技术,特别适用于像赵先生这样的单侧间室严重病变患者,既能最大限度保留健康骨组织,又能确保假体与骨骼完美契合。目前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已常规开展3D打印骨科手术,涵盖关节置换、复杂骨折手术等领域。这项技术突破使得“量体裁衣”式骨科治疗成为现实,让更多患者享受到精准医疗带来的康复红利。
  • 10
    2025/03
    只换半个膝关节,60岁大妈告别疼痛10年的“K”形腿
    近日,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骨二科成功为一位受右膝关节疼痛困扰10余年的患者实施了右膝单髁表面置换术。术后,患者王大妈的“K”形腿得到纠正,疼痛明显缓解,第二天即能下地活动。 据了解,60岁的王大妈在10多年前就开始遭受右膝关节疼痛的困扰。她走路跛行、下蹲困难,上下楼梯也需借助扶手,甚至偶尔膝关节会突然不能动弹,需摇晃后才能恢复。近两三个月,症状加剧,严重影响生活。 对此,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骨二科的张松副主任医师为王大妈进行了详细查体。检查发现,王大妈的右下肢呈明显外翻畸形,右下肢肌肉明显萎缩,右腿比左腿细很多,活动时膝关节还会发出“咔哒”的弹响声。完善相关检查后,王大妈被确诊为右膝骨性关节炎,右膝外侧盘状半月板伴前后角撕裂。 针对王大妈的病情,张松副主任医师为她实施了右膝单髁表面置换术。手术成功纠正了王大妈右下肢的外翻畸形,有效缓解了疼痛。术后第二天,她就能够下地活动。 “骨性关节炎是关节软骨变性磨损和关节周围骨质增生的慢性关节炎。”张松副主任医师介绍,就拿膝关节来说,它由内侧、外侧和髌股间室这3个间室构成。此次就诊的王大妈属于右膝关节外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手术中,医生发现她的内侧间室和髌股间室正常,而外侧间室的半月板为盘状半月板并严重撕裂,软骨已全部磨掉。 据张松副主任医师解释,盘状半月板导致膝关节长期负荷异常,加速关节磨损,才会形成“K”形腿。最终,手术通过假体恢复了外侧间室的高度,纠正了膝外翻畸形。 “膝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表现为膝关节疼痛、畸形、肌肉萎缩、摩擦音、活动障碍等。”张松副主任医师提醒,出现膝关节不适时,应尽早到正规医院诊治,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并发症越少,生活质量越高。轻度膝关节炎可采取保守治疗,重度则需综合评估,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长期不治疗可能导致关节交锁、变形、僵硬等风险。”他补充道。
  • 10
    2025/03
    102岁奶奶遭遇“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多学科专家护航“换髋”助老人重新行走
    日前,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为102岁的李奶奶成功完成了髋关节置换,再一次突破“超高龄骨折”的手术禁区。“原本想着要很长时间恢复,没想到居然这么快老人就能重新下地走动了。”15日,看着病床上情况一天比一天好的老人,全家人言语间满是对医护团队的感激。 2024年12月28日,李奶奶在家外摔倒,右臀疼痛剧烈,怎么都站不起来。家人意识到老人可能骨折了,赶紧拨打120将老人就近送往武汉市第三医院。经骨二科医生详细检查,确诊为右侧股骨颈骨折,骨折端有明显移位,急需手术治疗。 髋部骨折后,保守治疗会使老人面临长期卧床,这会带来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和褥疮等并发症,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并发症会直接或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只有尽快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固定,患者才能尽早下地活动,尽快恢复关节功能。李奶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她来说,无论是麻醉关还是手术关,都将面临巨大挑战。 为确保手术安全,医院迅速组织了麻醉科、心内科及内分泌科等专家进行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麻醉科副主任胡光俊表示,针对老人的特殊情况,他们决定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进行镇痛,并制定了精细的麻醉计划。在成功纠正了老人的高血压、高血糖等问题后,骨二科专家团队顺利为李奶奶实施了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 术后,护理团队根据医生量身制定的康复方案,每天指导她进行功能锻炼。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李奶奶已经能够下地行走,恢复良好。 骨二科专家解释,老年髋部骨折通常被称为“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据统计,发生髋关节骨折的老年人采取卧床保守治疗,一年内伤亡率可高达25%。他建议,老年人一旦发生髋部骨折,在身体状态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积极治疗实现尽快手术,尽早下地康复。现如今基本是微创手术,不仅痛苦小,手术时间短,而且能尽快恢复关节功能。同时也提醒老年人,天冷人的反应速度会变慢,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预防跌倒,降低意外发生的风险。
  • 17
    2024/12
    嗜酒人群出现”瘫痪“,要警惕低钾
    50岁的王先生说自己1周前双下肢开始感觉乏力,症状越来越重,到今天晚上已经完全没有力气下地走路了,他爱人担心他瘫痪在床,就拨打120送至武汉市第三医院骨科。接诊的周龑擘主治医师为王先生进行了体格检查,完善电解质等检查后,发现他的血钾只有2.1mmol/L,已经是危急值了,诊断为低钾血症,口服补钾和静脉输液补钾同时进行,将王先生的血钾及时纠正到正常范围,第二天王先生已经能正常下地行动了。 周龑擘主治医师解释,王先生出现“瘫痪”的原因是低钾血症导致的。钾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元素,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对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当体内缺钾时,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就出现故障:当血钾<3mmol/L时会出现疲惫、乏力;血钾<2.5mmol/L时,会出现肢体瘫痪、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王先生患病主要有以下原因:王先生长期嗜酒,一天最少喝一斤白酒,酒精可能会导致钾的排出增多,而且进食少,会导致钾的摄入减少;他有慢性腹泻,也未进行正规治疗,导致钾的丢失增加。而当王先生体内的钾得到及时的补充恢复正常,他的神经肌肉就恢复了正常的功能,他得以重新恢复正常的活动。 周龑擘主治医师提醒,低钾血症起病隐匿,可能会导致骨骼肌运动障碍、消化系统异常、心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问题,严重者可出现肌无力、窒息、肠麻痹、心脏骤停、昏迷等严重后果。在日常生活中,人群有以下问题容易出现低钾血症:饮食不均衡;消化系统问题,如呕吐、腹泻等;长期酗酒;大量出汗;患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肾脏病;长期使用利尿药、糖皮质激素等。这些高危人群出现肢体麻木乏力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以避免发生严重后果。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注意补充富含钾的食物;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避免酗酒等;在医师指导下正常使用会引起低钾的药物;患可能导致低钾的疾病早期进行干预。
  • 17
    2024/12
    女子走路摇晃竟是颈椎脊髓“受压”,手术彻底“解压”症状改善
    两年来走路多次摔倒,去医院检查才知是脊髓受压所致。经过手术治疗,张女士终于恢复了正常行走。11月26日,武汉市第三医院骨科专家提醒,颈椎病也会导致下肢无力、走路不稳等症状,发现端倪后应尽早到医院检查治疗。 50岁的张女士最近两年走路时总是摇摇晃晃,如同醉酒一般。尽管平时小心翼翼,但在过去的一个月,她还是因为走路不稳跌倒了四次,同时双手也经常发麻。11月初,张女士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骨二科。主治医师周龑擘接诊后为她仔细查体,发现张女士双下肢肌力明显减退。进一步检查后,张女士被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核磁共振影像证实,她的脊髓受到严重压迫。 针对张女士的病情,周龑擘迅速制定手术方案,为她实施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颈6椎体次全切除术以及椎体融合器植入融合术。术中发现,她突出的椎间盘已经对脊髓造成了严重压迫,手术彻底将压迫解除。术后,张女士走路不稳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周龑擘介绍,颈椎是生命支柱,然而当它发生病变,一开始却不一定容易察觉。手麻、脚麻这些症状如果不持续,很多人并不会想到就医,直到开始出现影响日常生活的症状才会引起重视,比如走路像踩棉花一样、双手用不上力甚至无法顺利完成拿筷子和扣扣子这样的动作。 在颈椎病中,最严重的就是脊髓型颈椎病。它不仅会导致上肢麻木乏力,影响精细动作如写字等,还会引起下肢麻木乏力,行走不稳,严重时还会造成大小便功能障碍。周龑擘进一步比喻道,脊髓就像是人体内的“快递员”,负责传递大脑和周围器官之间的信息。当脊髓受到压迫时,这个信息传递系统就会受阻甚至被切断,导致躯体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及时解除压迫,恢复脊髓的损伤,能重新建立起大脑和周围器官的有效交流,使肢体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周龑擘提醒,压迫脊髓的脊髓型颈椎病需要及时确诊、手术,如果拖延超过半年,即使解除压迫,功能也很难恢复。如今这类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也不再只有中老人,部分年轻人因不良习惯、给颈椎过度施压,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若是出现类似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 17
    2024/12
    “拖延症”女士耽误治疗时机,痛失半月板
    44岁的李女士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骨科,她告诉接诊的张松副主任医师,自己的右膝关节昨天2个月开始出现卡顿的毛病,也不能下蹲,害怕自己瘫痪被家人送过来了。在了解病史的过程中,李女士说自己在5年前就发现右膝关节的内侧半月板有轻微的撕裂,但是自己平常工作繁忙,也就没有进行正规的治疗,疼的程度轻就忍着,疼的厉害就吃点止痛药。张松副主任医师为她查体时,发现她的右膝关节活动受限,完善磁共振等检查后确诊为右膝内侧半月板撕裂,张松副主任医师为李女士顺利实施了关节镜的微创手术,在手术中发现她的内侧半月板呈严重的桶柄样撕裂,而且撕裂的部分磨损的非常严重,关节面的关节软骨已经被磨掉了,最后切除了磨损的半月板并实施了软骨修复术。 张松副主任医师介绍说,半月板是连接股骨和胫骨的纤维软骨,就好比膝关节内的“垫片”,起到维持关节稳定性、传递负重、吸收关节震荡等动作。半月板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肿胀、打软腿、关节交锁等症状。张松副主任医师解释说,李女士这次手术后剩下的内侧半月板只有正常的1/4不到,而且关节面的软骨也磨损的非常厉害,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与她发现问题没进行及时正规的治疗关系很大,在半月板损伤的早期可以通过关节镜的手术进行半月板的缝合术或成形术帮助恢复。李女士半月板的丢失会导致膝关节退变的速度加快,可能会出现膝关节变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问题,甚至将来要面临膝关节置换的问题。 张松副主任医师提醒说,在日常门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半月板损伤的人群,常见于热爱运动的年轻人、中老年人群以及本身半月板发育异常的人群。当出现膝关节间歇性疼痛、弹响、交锁、打软腿、肿胀、活动障碍等膝关节不适,需要警惕半月板损伤的可能性,要及时到医院诊治,避免向李女士一样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 19
    2024/09
    手术帮忙解决睡眠障碍
    50岁的王女士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骨科就诊,她告诉接诊的张松副主任医师,自己右手麻木、疼痛有半年多了,症状越来越严重,晚上睡着了经常被疼醒或者麻醒,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睡眠,试过理疗、按摩等方法都没效果。张松副主任医师为她进行体格检查时发现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麻木,而且手掌的肌肉有轻度萎缩,完善肌电图发现正中神经损伤,确诊为右侧腕管综合征,张松副主任医师为王女士实施了正中神经松解术,术后第2天症状就明显减轻了,也不影响睡眠了,王女士顺利康复出院了。 张松副主任医师解释说,腕管综合征是指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压引起的综合征。腕管类似于一个“管道”,正中神经和肌腱从其中经过,在正常情况下正中神经不会受到压迫,但当腕管的容积缩小或者内容物的体积增大,正中神经受到挤压后就会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拇指、食指、中指的麻木、疼痛、无力,夜间痛是较恒定的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肌肉萎缩。夜间痛可能因为夜间休息时腱鞘滑膜的小血管充血,静脉回流慢,局部肿胀,腕管内压力增加导致疼痛,通常可以通过摇晃腕关节缓解疼痛。 张松副主任医师提醒,腕管综合征在临床工作中很常见,而且很容易误认为是颈椎病或风湿病,容易耽误治疗。腕管综合征常见于长期从事手工工作的人群及曾经患腕部外伤的人群,当这类人群在生活中出现拇指、食指及中指的麻木、疼痛,要警惕腕管综合征的可能性,及时到医院就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注意休息,避免腕部的过度使用;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 19
    2024/09
    老人轻信土方治疗关节炎,膝盖溃烂流脓住进医院
    七旬老人轻信土方草药治疗关节炎,病情未减轻反加重,导致膝关节严重感染,近日,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骨二科医师为其进行清创治疗,7月24日,老人康复出院。 陈奶奶(化姓)今年72岁,有右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史,最近武汉天气热,她想着和老伴一起去外地旅游顺便避暑,奈何前段时间接连下雨受潮,导致膝关节疼痛。最近,她听街坊邻居说小区里有一种草药,将它捣碎后敷在患处有治疗关节炎的奇效,“心动”的陈奶奶立马尝试起来,没想到敷完之后,膝关节处全是水泡。陈奶奶懊悔不已,怕丈夫和女儿知道这件事,就想着独自一个人处理。她拿出针,看着网上的视频刺破水泡,然后包扎并自行消毒。结果第二天,她膝关节处的皮肤溃烂流脓,同时还伴随着发热、行走受限。这下可把她吓坏了,立刻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就诊。 该院骨二科医师周龑孹接诊后,为陈奶奶开具了住院证,在完善相关检查后,为她进行了清创手术,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经过一周的治疗,7月24日,陈奶奶康复出院。 周龑孹表示,民间流传的草药偏方千万不要随意去尝试,尤其是直接接触到人体皮肤外敷的草药。在门诊,医生们经常会遇到这种因为接触性皮炎最后皮肤坏死的患者。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接触外界的某些物质后,引起接触部位或者周围皮肤的炎症反应,外敷草药导致皮肤红、肿、痛、瘙痒等症状,继而出现水泡。 周龑孹建议,在皮肤过敏出现水泡时,应用冷敷来减轻水肿和瘙痒,避免搔抓水泡,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从而引起感染,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尽快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以获取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意见。 为什么在阴雨天气时膝关节疼痛会加重?周龑孹表示,这是由于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覆盖少,保温性能差,在阴雨天,膝关节周围的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少,代谢减慢,局部的炎症因子不能及时有效的排出,从而导致膝关节僵硬、疼痛,此时可以通过多饮水、适当锻炼、局部热敷等来缓解这些症状。
  • 19
    2024/09
    “暴走达人”脚跟痛 是患了跖腱膜炎
    50岁的李先生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骨科就诊,他告诉接诊的周龑擘主治医师,自己的右脚后跟从半年前开始出现疼痛,症状严重越严重,最近连走路都不敢用力,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中途还进行过“封闭治疗”,也没起到很好的效果。周龑擘主治医师为李先生进行查体并完善影像学检查后确诊右侧跖腱膜炎,我们为他顺利实施微创手术治疗,李先生经过康复后能够像从前一样正常行走了。 周龑擘主治医师解释说,跖腱膜炎是指长期反复的应力刺激、退变等因素引起跖腱膜的无菌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晨起脚落地时跟部疼痛,活动一会儿疼痛会缓解,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足跟内侧,长时间运动后疼痛可能会再次出现或加重。李先生患跖腱膜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体重大导致足部负荷大;二是他热爱运动,每天最少1万步,运动量过大反复牵拉跖腱膜造成跖腱膜的慢性劳损。 周龑擘主治医师提醒,跖腱膜炎常见于长期站立、行走或步行的人、体重大的人、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足跟痛时要警惕跖筋膜炎的可能性,及时到医院就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这类患者大部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理疗、热敷、休息、封闭治疗等保守治疗措施获得痊愈,只有很小一部分患者需要手术干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控制体重;穿舒适的鞋子;避免过度的运动;足部的保暖。
上一页 1234567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